巴黎高等师范学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ENS),或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于1794年10月30日(雾月9日)由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民议会下令创建。
学校在法国大革命中饱经动荡,1808年由拿破仑和拉普拉斯整顿后重新开学。现为巴黎高师集团和巴黎文理研究大学(PSL)的成员之一。学校本部位于巴黎邬尔姆路的圣·热内维埃芙山,总校在巴黎有3处校区,还在外省郎寨和富尔于夫设有分校。
在18世纪的法国,教师具有崇高的地位。巴黎高师一如其名,是一所师范大学,其初始使命是“培养已受过实用知识训练的公民,使他们在各方面最有能力的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教学的艺术”。两百多年来,高师为法国培养了无数杰出的教师人才、数百位法兰西学院院士、1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4名菲尔兹奖获得者(世界第4),是世界重要的数学、科学和哲学研究中心。
如同剑桥大学之于英国、哥廷根大学之于德国、彼得堡大学之于俄罗斯,法国则有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和高师。
高师拥有的杰出人才包括拉普拉斯、拉格朗日、柯西、傅里叶、蒙日、伽罗瓦、勒让德、埃尔米特等数学家,古诺、巴斯德、丹尼尔·拉加什、涂尔干、饶勒斯、德布鲁、托马斯·皮凯蒂等科学家,罗曼·罗兰、萨特、波伏娃、阿隆、阿兰、布尔迪厄等哲学家,蓬皮杜、洛朗·法比尤斯、朱佩等政治家。
高师每年只招收200余名学生,没有毕业证发放资格,也没有国家学历证书的授予权。学生必须通过高师所属的合作大学的注册学籍,取得该大学颁发的学位。
学校拥有专职教师研究员近500名和40个研究实验室。这一高密度的资源配置,加上众多的校际合作协议,使巴黎高师成为一个拥有特殊优势的国际交流中心。学院每年邀请近60名外国教授参与学生培养课程教学;各系和实验室接待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研究员、博士后或资深研究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