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港科大(HKUST),为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重要成员,并获AACSB和EQUIS双重认证,是一所亚洲顶尖、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该校以科技和商业管理为主、人文及社会科学并重,尤以商科和工科见长。
香港科技大学是香港政府为配合1980年代经济结构转型需要而创办的香港第三所大学。1986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1991年10月,科大举行开幕典礼。2007年1月,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成立。2019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批筹建。
自创校以来,科大以科技与商业管理为核心,兼顾人文与社会科学。凭借积极延揽国际顶尖学者、建设先进研究设施和拓展全球科研网络,科大迅速跻身世界百强。短短数十年间,已创造出多项世界级成果,例如全球最细单壁纳米碳管、全球最高像素照片、智能杀菌涂层,以及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的EMBA课程。
作为创新中心,科大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及新兴科技领域表现卓越。学校是嫦娥八号国际合作项目的重要伙伴,并发射了香港首颗大学卫星。同时,成立全港首个“艺术与机器创意学部”,在科学与人文的交汇处探索技术与创意的融合。新设的低空经济研究中心(LAERC)也在无人机物流、空中交通和城市空域管理领域开展开创性研究,推动这一新兴产业的跨学科创新。此外,学校已孵化逾1800家初创企业和10家独角兽公司,形成蓬勃发展的深度科技生态系统。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与红鸟创新基金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强大支撑,让创新真正走向市场。
教学方面,科大推行“全人教育”与“跨学科培养”,采用全英语教学,致力于培育具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的人才。学校设有五大学院,提供约45个主修和22个副修选项,并以“双轨入学”制度,让学生可先探索兴趣再决定主修。创新课程如“综合系统与设计”“跨学科自选主修”等,体现了因材施教、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学校同时重视体验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科研、项目与实习丰富学习经历。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24年度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科大位列全球第29位、全港第一。
科大与全球3000多个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240多个交换项目,网络遍布五大洲。特别是与南加州大学及意大利博科尼大学联合开设的“三地三校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让学生跨越三大洲,获得三所大学学位。学校还与弗吉尼亚大学及北京大学建立三方合作机制,为学生接轨世界顶尖资源创造机会。
建校二十多年来,港科大创造了全球最细单壁纳米碳管、全球最高像素的照片、全球首创的智能杀菌涂层、全球排名第一的EMBA课程等国际领先的教研成果,培养了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陆建华、民建联主席李慧琼、腾讯集团首席财务官罗硕瀚等各领域杰出人才。
30余年间,香港科技大学迅速跻身世界顶尖学府之列,在科学、技术、工程、商业及跨学科研究领域确立了领先地位。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与创新精神,科大被誉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
2026 QS世界大学排名:第44位。
2026 Times Higher Education世界大学排名:第58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