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整体表现稳健,5所研究型大学跻身亚洲前50
在最新发布的2026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马来西亚共有49所大学上榜,其中30所大学排名上升,10所略有下降,另有9所为新上榜院校,整体表现令人鼓舞!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5所研究型大学全部进入亚洲前50,分别是:
马来亚大学(UM):第15位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UPM):第22位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KM):第24位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UTM):第25位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USM):第34位
作为马来西亚高教的 “领头羊”,马来亚大学(UM) 继续稳坐本国第一把交椅,位列亚洲第 15 位(虽较 2025 年的第 12 位略有下降,但仍是马来西亚唯一跻身亚洲前 20 的高校)。在 QS11 项评估指标中,它有 3 项冲进亚洲前十:学术声誉亚洲第 14 位、雇主声誉亚洲第 10 位、国际研究网络亚洲第 4 位,足见其在学术界与就业市场的双重认可度!

多所大学单项指标表现突出
除了综合排名,马来西亚高校在多项指标中表现抢眼:
泰莱大学(Taylor’s University):创历史最佳成绩,跃升至亚洲第 27 位,且在 “论文引文(Citations per Paper)” 指标上位列马来西亚第一、亚洲第 35 位;
思特雅大学(UCSI University):首次跻身亚洲前 30(第 30 位),5 年间累计跃升 75 位,成为增速最快的高校之一;
马来西亚国油科技大学(UTP):排名升至亚洲第 44 位,“教职工论文数(Papers per Faculty)” 指标居马来西亚首位、亚洲第 41 位;
双威大学(Sunway University)、马来西亚北方大学(UUM)也稳步前进,分别位列亚洲第 55 位、第 65 位。
更有高校在 “国际化” 指标上断层领先:
Al-Madina国际大学(Al-Madinah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国际学生” 指标亚洲第 1 位;
英迪国际大学(INT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国际教职工” 亚洲第 22 位,“入境交换生”“出境交换生” 分别位列亚洲第 3 位、第 6 位;
首要大学(Perdana University):“师生比” 指标亚洲第 2 位,教学资源优势显著。
国际化成果显著,研究能力仍是挑战
从整体数据来看,马来西亚高教的 “长板” 十分清晰:在 QS11 项评估指标中,9 项高于亚洲区域平均水平,尤其是 “国际研究网络” 指标 —— 有 3 所马来西亚高校冲进亚洲前 10,数量远超区域内其他高教体系,这背后是马来西亚十年 “高教国际化政策” 的支撑:通过联合科研、师资交换、深化东盟 - 欧洲 - 中东合作,马来西亚已成为亚洲增长最快的教育目的地之一,且即将实现 “2025 年吸引 25 万国际学生” 的目标。
同时,报告也指出了关键挑战:研究生产力不足。在 “论文引文” 和 “教职工论文数” 这两项核心科研指标上,马来西亚仅 1 所高校进入亚洲前 100,成为制约排名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对此,QS 建议马来西亚持续投资科研基础设施、加强国际联合发表、深化高校与产业的协作,以突破科研 “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