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朴超市生鲜前置仓2020年营收已接近百亿元,相比较2019年营收40多亿元来看,朴朴超市同比增长接近150%。据悉,朴朴超市目前已经实现盈利,月均营收已突破4亿元,年度营收总额在50亿元左右。
一、案例信息
标签:引流新用户下载朴朴App,引导消费
二、信息流投放路径
1、线上信息流投放
2、线下渠道投放
三、亮点及可复用的点
1、线上推广渠道
1)朋友圈信息流
a. 朋友圈广告
朋友圈推广文案抓住用户心理,“领券”诱饵,吸引用户停留在朋友圈广告时间延长;
“30分钟、优质新鲜不贵”,用户一眼了解到App的利益点(商品的品质、性价比、配送速度),以及配图真实精美吸引用户;
广告底部显示“最近有12.7万人购买”,增强新用户对朴朴app的信任度,抓住新用户的从众心理。
b. 流程
用户点进详情页,188元新人福利,以黄色字体为基调,抓住用户眼球;新人专享、限时,刺激用户快速点进领取新人礼包的链接,减少用户的决策时间。
用户滑动详情页,领取188新人礼包的链接一直展现在用户视角的显眼位置;多种渠道领取新人礼包,多次刺激用户领取新人礼包,进而引导用户下载app。
价格优势,1元换购吸引用户,所有商品的原价与新人现价进行对比。
1元新人价的所有商品具体信息和实物图都一一列出,告知用户抢新人礼将会具体获得哪些优惠;以及品牌背书,所列出的1元新人价商品均为知名品牌,刺激用户抢购新人礼,增强新用户对朴朴平台的信任,也将继续跟着活动路径走。
详情页底部“1元起送,满19元免配送费”,起送、免配送费门槛低(消费门槛低),大大刺激新用户消费。
引导用户输入手机号注册app的话术“填写手机号码,领取大礼包”,给予用户利益,提升app注册这一步骤的转化率;页面直接跳转至应用商店下载app,节省用户的操作成本(简单好操作),用户体验感增加。
c. App主页面
App页面右下角“抢”字黄色背景非常抢眼,并一直在闪动,用户忍不住想去点,引导新用户用券在App消费。
新用户和邀请好友的老用户的福利都能在老带新活动—“邀请有礼”中看到,利益点清晰;以及邀请方式多样,用户可以自由选择邀请好友的方式;页面不断滚动用户成功邀请好友的信息,增加用户对活动的信任,引导用户去邀请好友并在平台下单。
2)抖音信息流
以投放抖音视频的形式来线上推广,视频相较图片生动,可以看到“朴朴”app商品的实物;以及视频的中间大标题突出了“188元新人大礼包”利益点,给予用户好处,刺激用户下载app。
2、线下推广渠道
1)电梯广告
电梯广告主要投放在写字楼、小区的电梯,精准抓住用户群体。
2)地推
以线下人工推广的形式,主要在小区附近进行推广app,遍布用户所在的生活区域。
四、待优化的点/解决方案
1、待优化的点
“朴朴”App首页领取“1元新人礼包”的位置不够显眼,用户在下载完App后,点进首页第一时间未能看到吸引用户的1元礼包,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期待值,影响用户体验感。
对标叮咚买菜App(49-20),朴朴发放的新人券不够有吸引力,优惠券满减力度小,并且限制了商品品类,降低了用户消费用券的欲望。
2、解决方案
App的“1元新人礼包”领取位置建议放在首页“抢”旁边,用户点进app一眼就能看到获取的好处。
在“朴朴”App中,可以将“指定品类”修改为指定品类不可用券,增加用户的用券品类(尽量用券品类为销量高商品)或者指定商品加大用券满减力度。
五、竞品分析
而每日优鲜2018年达成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当时前置仓数量已突破1000个,可见其平均单仓年销售额在千万元左右。而叮咚买菜2019年表示其年度GMV突破50亿元,前置仓数量约为550个,计算可得平均单仓年销售额为900多万。
在社区团购方面,橙心优选、美团优选、兴盛优选等品牌都在占领市场。从“朴朴超市”APP中的“亿元补贴*今日必买”、“助力抢好货”等栏目可以分析出,前者是主打低价,后者则有推动用户发起拼团砍价、试水社交裂变的意思。
对比这些品牌的商品价格,大多甚至低至1元左右。但朴朴超市没有去直接抢社区团购的客群,而是对标价格敏感度相对较高的用户,并注重商品的品质,使平台方不至于影响综合毛利率及品牌定位。
六、思考的点
朴朴App是朴朴超市线上运营的移动端,朴朴超市依靠纯线上运营模式盈利,选择纯线上运营+前置仓配送模式。在居民小区开设前置仓,覆盖密度大,并且App里涵盖的品类也很广,那么在劣势方面同时在同类企业中所受的影响也较大。
在福州等目标用户已经基本形成粘性的城市来说,有利于“朴朴”App留客,但如果要新进城市,能否在与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买菜等品牌竞争中取胜,就显得难度较大。
但是如果打价格战,以低价吸引目标用户,那么平台方只有更低,没有最低,这也是朴朴想要进军其他城市可以采取的策略。
作者: 社群运营研究所 来源:行秀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网络,原文出处: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