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笔记整理:什么是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信息辨识能力(谣言判断)如何提升?

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条件下,特定主体制造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及言论,并在信息网络传播,或者明知是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及言论而在信息网络传播,对特定的侵害客体造成一定损害的信息。(其中分为信息和言论,比如:科学类、政治类、生活类、文化类以及突发事件等)也可分为人物谣言和事件谣言。

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辨识能力提升

什么是谣言?(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条件下,特定主体制造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及言论,并在信息网络传播,或者明知是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及言论而在信息网络传播,对特定的侵害客体造成一定损害的信息。(其中分为信息和言论,比如:科学类、政治类、生活类、文化类以及突发事件等)也可分为人物谣言和事件谣言。

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公众人物、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一般而言,同一圈子的群体更容易对同一话题产生相同的认知,在讨论中相互获得观念上的认同感。随着交往的深入,个体会自然而然地引入公共话题进行讨论。对于公共话题的不同意见使得圈子内的交流更加频繁密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实信息在一定人际范围内的传播。

另一方面,圈子内部的人际关系多属于强关系,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使得个体在心理上缺乏对信息的警惕性,容易将信息事实的真实性与信息提供对象的可靠程度相混淆,从而轻信谣言。

讲座笔记整理:什么是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信息辨识能力(谣言判断)如何提升?

谣言的特征:

新奇性

求新好奇心理是人类行为强烈的动机之一。谣言内容新奇,人们对新事物尚不甚了解,又要满足求新好奇的心理需要,于是就容易接受片面和不正确的信息。

失真性

谣言本身就是不确切、无根据的传闻,再加上人们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有意无意地将信息加以改变,使其在传播中失去了本来的样子,甚至面目全非。

广泛性

传播范围广,速度快

一旦出现,一传十、十传百,迅速扩散开来,并在社会中形成一种紧张的氛围。

谣言的危害:

破坏社会稳定,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众身心健康;削弱政府、权威媒体的公信力;浪费媒体资源

谣言的新奇性与广泛性与新闻极其相似,但谣言根本性质即失真性与新闻的客观准确性却是大相径庭的、对立的。“当新闻还在穿鞋子的时候,谣言已经跑遍全世界”谣言加上它的戏剧性、夸张性、 新奇性、反常时,谣言便会传播得非常之广,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谣言的传播愈加迅速了。

谣言与流言(即日常说的八卦)有什么区别?

讲座笔记整理:什么是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信息辨识能力(谣言判断)如何提升?

谣言为什么会产生?

宏观层面:社会整体环境变化

社会危机:如在社会广泛出现群体危机和信 任危机,社会内部经济或政治矛盾激化时,谣言更易产生.

社会环境:产生突发事件,如地震、海啸、核泄漏、疫情等真相模糊不清或遭到隐瞒,社会成员对陌生环境产生危机感和不安感。

中观层面:网络等传播渠道的特性

准入门槛低:无论学历、年龄、职业、个人经历等,“人人都是传声筒”。

匿名性:无法辨别谣言传播者,追踪难度大。

互动性:评论、转发等方式,网民群体呈现出圈层化、复杂性的传播状态,传播速度快。

开放性:可以通过公众号、APP、朋友圈等各种平台阅读和浏览信息,实现意见表达。

微观层面:个人心理因素

恐慌心理:对事件的恐慌引起人们错误的猜测,以讹传讹变成谣言。

趋利心理:部分传播者为获得关注度和转发量,以利益为导向散布谣言

宣泄心理:社会快速发展,经历较大的转型阶段,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变化,部分公众负面情绪将谣言变成个人负面情绪的宣泄出口。

从众心理:"沉默的螺旋” 人们会下意识选择多数人同意的观点,少数观点逐步被淹没。

谣言流通公式:美国社会学家G·W·奥尔波特和L·波斯特曼于1947年提出

R=IxA

Rumor=ImportantxAmbiguous

流言流通量=信息的重要性 X 信息模糊程度

如何揭开网络谣言的“面纱”(“四多一少"法则)

多问:

一些看似很”科学“的谣言,实际为伪科学,可以通过询问和咨询专业人士(律师、医生、学者等),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去伪存真。

多找: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给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学5W模式)

讲座笔记整理:什么是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信息辨识能力(谣言判断)如何提升?

多看:

直击信息落款和来源,无消息来源者,不少是假新闻。

多学:

学习专业知识和生活常识。很多流传已久的谣言,明显违背常识。

少传:

不确定真假的信息,不要轻易传播。

信息鉴定,事实还是观点?

事实信息:是客观的描述,不带立场和情绪。

观点信息:含有判断性的看法,例如“有效/无效”

“应该/不应该”“正确/不正确”信息鉴定,事实还是观点?

使用下面这些缩写来评估信息的可信性:

  • 证据(Evidence)--事实经得起推敲吗?
  • 信源(Source)--谁透露了信息,我能够信任他们吗?
  • 背景(Context)--更广阔的事件背景是什么?
  • 受众(Audience)--谁是目标受众?
  • 目的(Purpose)--为什么制作这个新闻?
  • 执行(Execution)--信息是被如何呈现的?

讲座笔记整理:什么是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信息辨识能力(谣言判断)如何提升?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讲座笔记整理:什么是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信息辨识能力(谣言判断)如何提升?

什么是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

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提出的六种能力:”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新媒介素养

新媒介素养指在互联网革命、社交网络革命的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公民为建构更好的社交网络、获取更佳的网络资源、保持更理性的批判思维所应该掌握的新的能力。

媒体素养的五个关键性问题

  • 谁制作了这个讯息?
  • 为了吸引我的注意力,使用了哪些创造性的技巧?
  • 与我相比,其他人在理解这个讯息上可能有些什么差异?
  • 在这个讯息中表达了什么价值、生活方式和观点?
  •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讯息?

注明:本文为笔记整理,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只为交流学习不做其他用途。如有他人复制等作其他违法用途本人概不负责!(资料来源:《雾里看花,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辨识能力提升》  主讲人周敏、《传媒评论: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网络传播现象与应对策略  》作者:李语凡等 

来源:jin行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网络,原文出处: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上一篇 2022-06-06 13:43
下一篇 2022-06-09 12: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