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货、场的角度,解读TO C市场营销和TO B市场营销区别及共性

当我们以人货场三大维度,分析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营销特性,他们之间确实有较多共性,但差异化也十分明显,只有掌握彼此的营销逻辑,才能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客户,制胜市场。

我,曾认为所有企业主流营销方式可以用一套方法论解决:制定创意内容,借助契合目标消费者特定的传播媒介进行内容的分发及触达,再刺激客户下单消费,优质产品会被客户复购转发,形成良好裂变效应,劣质产品被市场拔草,大浪淘金,最终留下优质品牌。

然而随着营销经验的累积,我发现C端市场与B端市场确实存在共性,均可用『AIDAS模型』(认知-—兴趣—决策—购买—分享)来解释客户行为路径的演变。但两者的差异性更为显著,它们在目标市场、获客流程、营销手段等各具有特色。

人、货、场的角度,解读TO C市场营销和TO B市场营销区别及共性

明明都是“人”做决策,为何情况大相径庭?

一、人

“人+货+场”是当今营销高频词,此次,我尝试用这三个维度来分析两者的差异性根源出自何处。

所有营销最终的沟通对象是“人”,C端个人消费者在采购时,容易被感性思维驱动决策,品牌印象、产品功能、营销方式、包装成分、促销时机等维度都会影响到其决策,但凡我们被某一个点所打动,我们可能产生或冲动、或从众或刻板的消费,哪怕它并不是当时的刚需产品。

但B端面向企业组织,产品/服务的采购者、决策者、使用者极大可能不是同一人,在采购过程中,采购单价高、决策时间长,决策环境复杂可能要经过多轮会议,多重审批,综合来看,导致B端的“人”更为理性客观,更关注产品原生的、核心的价值,一言蔽之,它到底可以给我们解决什么实际的问题!

二、货

面向C端的消费品,我们如数家珍,家电、服饰、母婴、家政服务、医疗服务等,但我们能在10秒之内说出10件/种 TO B产品/服务吗?办公软件、会议大屏、云服务器、 建筑设计服务、各大制造业供应链…… 惭愧,笔者很努力地回想,但也失败告终。

日常生活不常见,大众传媒传播频次低,导致我们对面向企业产品/服务没有明确的概念与定义,不过实际中, 面向个人消费者及企业消费者的“货”存在共性,两者软硬件产品兼有,实体产品与虚拟服务均备,产品属性没有严格的区分。

C端的产品存在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某一需求,或是功能性需求、审美性需求、情感性需求等但B端产品/服务绝大多数是实实在在的功能性需求如企业使用钉钉,则一定是期待借此解决组织协同的问题。

因此B端的产品设计理念更关注成本控制、使用场景及功能价值,个人体验与审美包装的关注度则次之。从4P模型来说,产品、价格、促销、渠道,C端产品准入门槛比B端产品要低些,因此导致行业竞争度激烈、厂家众多,价格战更严重。B端产品/服务品类少、供应商较为集中,促销方式和推广渠道都相对有限。

三、场

场,即为“消费场景”“使用场景”。人具备共情、移情能力,这是场景类营销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场景营销是 TO C营销的重要营销策略之一。这种营销方式包含文案撰写的场景化策略,也包含实际的场景营销打造,场景营销容易让人有代入感,提高消费者产品/服务的认知感与认同度,潜移默化地建立情感连接……

TO C零售企业尤其注重消费空间的氛围感打造,陈列货架的动线设计,在线上广告中,他们所采用的广告策略也会尤其注意:广告主角与目标消费者画像高度重合,广告情境与消费场景高度一致,原因无它,他们就是最大限度想借精心营造的场景,让产品及服务更具象化』(毕竟人类对抽象的东西需多一道加工,这道加工是不可控的),以此来教育消费者,说服消费者。

TO B营销人同样知晓“场景”重要意义,尽管企业客户采购产品和服务,目的明确且理性,他们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但凡是人,就可能会被外界信息左右,所以,高明的B端营销人往往通过内容营销上做隐性的场景营销,如产品介绍、解决方案、客户案例,通过高度专业、权威、客观的内容,获取对方『信任』,神不知鬼不觉影响每一个B端采购决策链的人。

互联网有句热门梗叫“用魔法打败魔法”,但其实B端营销也如此,“用理性打败理性”。

综述,当我们以人货场三大维度,分析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营销特性,他们之间确实有较多共性,但差异化也十分明显,只有掌握彼此的营销逻辑,才能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客户,制胜市场。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网络,原文出处:一条小咸鱼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上一篇 2023-05-28 17:03
下一篇 2023-05-29 08: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